close

  7月28日早晨,聞剛像往常一樣在家吃完早飯就到單位上班,他甚至沒來得及再抱一抱6歲的女兒。他的妻子看著他拿著鑰匙、手機走出家門,沒想到,這一次出門,他就再也沒有回來。
  聞剛是長清區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。7月29日凌晨4時左右,作為120急救醫務人員,聞剛和同事趕赴京台高速萬德段對交通事故傷者施救。在往救護車上轉移傷者時,一輛駛來的重型半掛車先後與之前事故半掛車、120急救車相撞發生二次事故,護士、司機身受重傷,聞剛當場犧牲。最後4小時一直在奔波
  醫院急診科調度員孟慶花還清晰記得,7月29日凌晨4點剛過,她接到重傷護士的求救電話,馬上派了一輛救護車。為瞭解現場情況,孟慶花接著給聞剛打了四五個電話,一直未接通,“那時,我就覺得出大事了”,孟慶花馬上向領導彙報。發生二次事故後,第一個趕到現場的醫院急診科孫健沒有找到聞剛,直到5點多天亮了,急診科主任董德印終於發現同大車司機一起被壓在車輪下的聞剛。雖已在急診科工作了11年,但當時的場景還是讓董德印震驚,“聞剛雙臂張開抱著貨車司機,兩人的身體已難以分辨,我們都哭了。”
  在醫院的一份120急救登記冊上,記錄著聞剛最後幾個小時的工作內容:29日零點,聞剛和同事們去萬德鎮小萬德村接急診患者並送往市區醫院。從市區回張夏急診站後,他們又接到電話,去京台高速救助事故傷員——從零點到4點,聞剛他們一直在路上奔波。
  工作認真捨得下力氣
  生於1983年的聞剛,2005年從菏澤醫學專科學校畢業後一直在急診科工作。9年來,聞剛在120急救崗位上執行救護任務1.5萬餘次。對於聞剛的離去,和他同一個學校畢業的董德印反覆說:“太可惜了。”在他眼裡,這個小師弟勤奮上進,對工作有一股子認真勁兒。
  和聞剛同在一個科室的李姓大夫講述了之前與聞剛一起出診的經歷,“當時一位家住5樓的老人突發腦溢血,是聞剛小心地將老人背下樓,送上救護車。”而在孟慶花眼裡,聞剛是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好男人,“搶救病號過程中,120醫務人員經常被病號家屬誤解。有一次,病號家屬認為救護車去得太慢,追著聞剛打罵,聞剛忍著痛躲著打罵,還堅持繼續搶救病號”。練就三口吃下一碗面
  長清區人民醫院辦公室主任王貞法介紹,120急救工作是一項既辛苦、風險又極高的工作。這項工作還有一個制度要求:接到電話後,白天要2分鐘內出診,晚上要5分鐘內出診。在這種高強度、高效率的工作情況下,聞剛練就了三口吃一碗面的速度,孟慶花特佩服聞剛的吃飯速度,“比當兵的吃飯都快。”
  聞剛的岳父劉洪儒還記得,去年大年三十,一家人包完水餃,給聞剛打電話讓他回家吃團圓飯,聞剛卻告訴他,隨時可能有病患求救,不能離開崗位。劉洪儒只好將煮熟的水餃送到醫院。誰知剛把水餃遞給他,一口都沒吃,他就接了個任務,跑向救護車就走了,等他回來水餃已涼透了。
  唯一一張工作照當遺像
  雖然年僅31歲,但出生在農村家庭、是家中獨子的聞剛早已是家裡的頂梁柱:父母均有心臟病,聞剛每天下班後都要去看望父母;妻子沒有工作,在家照顧孩子,夫妻倆日子不寬裕,但也一直甜蜜幸福,聞剛還打算今年就送6歲女兒去上小學。
  劉洪儒自認為自己是個挑剔人,可對女婿,他挑不出毛病,“聞剛選擇120急救工作,救死扶傷,家裡都以他為榮。”劉洪儒只是覺得,聞剛工作太忙了,平時和家人出去玩的時間都沒有。最後一次和聞剛見面還是出事前半個月,他約著聞剛一家三口在醫院附近飯館吃了頓飯。劉洪儒說:“聞剛實在,常說沒有什麼時間比救人的時間更重要。出事後,我們找遍家裡,卻沒發現一張他的生活照,他的遺像還是同事把他工作證上的照片放大做的。”(本報記者 邵明紅 通訊員 柴洪亮)
  (原標題:他再不能送女兒上小學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hbsfngoxwy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